企業披露的非财務信息對财務分析的影響

  在财務分析中,财務人員不能輕信被分析對象的非财務信息,要關注企業财務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及時性。

 

  1、不能僅就企業披露的信息來分析,要關注其完整性

  由于在非财務信息披露方面無章可循,企業有可能隐瞞或較少披露對其不利的信息來維護自身利益,也有可能對于非重要性信息和關鍵的決策性信息不加區分地進行披露,導緻非關鍵信息披露過剩,而關鍵信息又嚴重不足。通常,企業信息披露不充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這是值得債權人、投資者和政府部門等外部分析主體關注的:

  (1) 缺乏研究和開發信息的披露。我國目前還沒有關于研究和開發信息披露的強制性規定,幾乎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在财務報告中披露該年度企業用于研究和開發的支出數額,企業對研發活動的披露僅僅在利潤表的管理費用項目與其他費用項目合并列示。信息披露不充分,使得投資者無法對公司創新活動可能産生的未來收益進行客觀有效的評估,也就不能做出及時有效的投資決策。

  (2) 缺乏對全部無形資産的披露。目前,由于無形資産會計技術的局限,企業還不能對企業的人力資源、技術資本、企業文化和管理方法等無形資産進行披露。不披露這些信息就不能完整反映出企業的真實情況,就不能讓外部分析主體了解到企業的“軟件”情況,也就難以對企業的前景做出比較準确的判斷和評價。

  (3) 缺乏對預測性信息的披露。随着我國資本市場的日益發展和完善,現有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都急需了解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情況,以選擇自己的投資策略,保證資金的收益性。目前,我國隻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說明書和上市公告中公布赢利預測信息,大多數企業披露的信息中并沒有關于企業前景的預測性信息。這樣就會影響決策者的投資分析,使其無法對企業的未來情況做出合理的預計,不利于決策。

 

  2、不可輕信企業披露的信息,要學會辨别其真實性和及時性

  企業披露的非财務信息,不像财務報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嚴格、統一的要求,可以不受統一會計準則的約束,并且它不必通過審計(附注除外)而隻通過審閱。這樣,企業在進行表外信息披露時,有很大的随意性。财務分析人員将企業披露的非财務信息拿來就用,可能就會受到企業的誤導,僅僅了解企業好的一面,而對壞的一面卻又知之甚少,很容易造成财務分析結果的失誤。财務分析人員辨析企業非财務信息的真僞,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 企業非财務信息的披露時點。信息的及時披露有助于财務分析主體做出正确的決策,然而,精心選擇信息披露的具體時點已經成爲很多企業隐瞞自身的缺點,宣揚自身優點的重要手段。例如,企業有好消息時,就會趕快對外發布信息,爲的是能夠在其他企業之前,引起新聞媒介和受衆的更多關注;當企業運營出現重大失誤時,管理層就會延遲公布信息,以便有更多的準備時間來應付對壞消息的批評或形成挽救計劃。這樣,财務分析人員就要注意企業是否存在推延披露的重要财務信息。

  (2) 非财務信息披露内容的轉換。财務分析主體往往很重視企業披露的書面内容,殊不知,企業通過披露内容的轉換,也能夠隐瞞自身的缺陷,來蒙騙财務分析主體。例如,有的企業将本應在審計意見書中說明的事項,改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從而使本該出具否定意見和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變爲無保留意見報告,大大影響了報告的可靠性。因此,要注意觀察并分析報告,确認可靠後再将其作爲依據進行财務分析。

  (3) 披露文件組織形式的變化。企業在披露信息的時候,通過組織形式的變化,增強利好或掩飾利差,來影響信息使用者的理解、意見或行爲。通常,當企業業績好、管理層希望所有的利益相關人能夠更好地了解這種業績時,就會盡可能運用通俗明了的語言,并且配以統計圖或具體數字來撰寫披露文件,突出企業的經營業績;而當企業業績差、管理層試圖掩蓋企業問題時,就會有意地運用大量抽象的會計術語和複雜的句式,通過加大閱讀難度來影響财務分析主體的理解,來達到分散或轉移信息使用者對本企業經營風險的注意力的目的。因此,要學會捕捉到财務披露組織形式中蘊涵的信息,才能不會被其誤導。

  (4) 通過輔助手段擡高信息的可信度。企業能夠通過一些手段來提高外界對其披露信息的可信度。例如,選擇到監管更加嚴格的市場上市,引入獨立專家的鑒證,派出高級别的經理人員發布信息,選擇更加權威的披露媒介等。這些行爲是爲了向社會表明,企業的信息披露可信度很高。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證實企業披露信息的準确性。但要注意,專家的鑒定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權威的媒介披露的信息不一定都是真實的。這就要靠财務人員自身素質或通過多方渠道來确定信息的可信度,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5) 企業管理層的業績解釋。管理層有可能從利益最大化角度出發對企業業績做出不同的解釋,以突出自己的功勞或規避自身責任。當企業業績較好或呈上升趨勢時,管理者就會盡可能将其歸功于自身經營有方的主觀因素,誇大其詞來表彰自己,而較少或者不提其他因素對業績的貢獻。當企業業績較差或呈下降趨勢時,管理者盡可能将其歸于宏觀經濟的衰退等外界不可控因素,推卸自身在經營管理中的不力和失誤,不承擔或少承擔對業績不好應負的責任。因此,在得到管理者的信息時,不能輕信業績解釋,要通過進一步的分析,找出企業發展或衰退的真正原因,這樣才能做出可靠的決策。

 

  識别企業非财務信息的可靠程度,一方面要了解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誠信、企業的發展曆史和企業文化等内部軟環境的情況,考察企業是否存在非财務信息披露的主觀障礙;另一方面,還要結合所處行業發展的宏觀背景情況。一般來說,任何一家企業必然會受到這個行業整體景氣程度和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

相關閱讀